English
发新主题
 31 123

[通知]新頭銜圖標的設定及解釋

[通知]新頭銜圖標的設定及解釋


支援站長期以來沒有一組合理的頭銜等級制度,現正式彌補本空缺.
頭銜暫如下安排:

所有頭銜均不與原職務衝突. 九卿有各自的分工和任務, 會另作通知.

中國古代官職制度,欲了解詳情請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494798.htm


沙发!支持新头衔!

很古老的官職 但一定支持   哈哈

哈哈..復古~不錯..支持一下!


^_^ 謝謝。
中文支援站就要用中國的特色東西,取消洋制内容


廷尉  官名。秦置。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至北齐罢废。颜师古云:“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说见《汉书·百官公卿天》注。师古又引应劭说,则谓“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
  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地方上所呈报的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卿最后复核。清制与明同。

回復 6號卡車頭 的帖子


哈哈 是~ 在论坛的任务就是打击违规分子和裁断对其之处分
我都是针对各个版主的特长量身定做的


请不要倒退吧

不错~~支持~~哈哈

给我也弄个 官衔


最高权利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奉常

郎中令


大夫





谒者


仆射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御府令、御府丞,
尚冠令、尚冠丞,
尚衣令、尚衣丞,
尚食令、尚食丞,
尚沐令、尚沐丞,
尚席令、尚席丞,
尚书令、尚书丞、
太官令、太官丞,
宦者令,
中书谒者令、
太医令、
都水长、
乐府令、
永巷令,。


警卫、侍从与宫官
中尉


将作少府


典属国


主爵中尉


中常侍


给事中


詹事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
卫率,
中庶子,
太子舍人,
太子洗马,
少庶子,
太子仆,


皇后诸卿
将行,

皇后卫尉,

皇后少府,

皇后少仆,。

武将官制
国尉


护军都尉


将军








郡守

监御史


郡尉


郡丞

县制


县令、县长


县丞


县尉


功曹


令史


狱掾


文无害


厩驺

仓吏


治狱吏


乡亭


三老


有秩,啬夫


游徼


亭长

[ 本帖最後由 摇摇 於 2009-10-4 15:07 編輯 ]

回復 8號卡車頭 的帖子


那就得总理主席了


那以后见了老大都要叫万岁了呀

回復 12號卡車頭 的帖子


专门说过,最高的是丞相
我本人是站长,没有其他头衔

回復 12號卡車頭 的帖子


这哪来的刁民?来人啊,给我拿下

嘿嘿

小人只是想求个一官半职的别无它愿

 31 123
发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