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加载慢?备用网址18wos.net
中秋、国庆节快乐! 模载2025年度论坛管理团队招募公告
 English
发新主题

[交流]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

  在南京长大的曹雪芹到北京后的几十年生活,我们一向知之甚少。

  本书编选吴恩裕、胡文彬等人研究曹雪芹在北京生活、著述经历的文章。本书涉及大量文史资料,并以严谨有序的论证分析,结合众多相关的民间传说,全面展现了曹雪芹在北京数十年岁月的风貌。其中论断尚有争议之处,读者不妨自辨。

  家住蒜市口

  曹雪芹,名霑,字芹圃,号雪芹,又号芹溪,自署梦阮。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江苏南京利济巷江宁织造府署。他的家是一个接驾四次、得到康熙特殊“恩眷”、显赫一时的世家。

  曹雪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赶上曹家“盛世”的末期。四五岁时,他家由于康熙、雍正皇位更迭的政治变故受到牵连,开始有了败落的征兆。雍正六年(1728)他父亲亏空大量公款,被撤职抄家并递解回北京。这一年,曹雪芹不过十二三岁,也随同北上。从此,他在北京住了三十多年,度过了清贫不屈、辛勤写作的一生。

  曹雪芹在北京的生活、交往和写作,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时期,可惜我们只有通过他的朋友的诗文和一些传闻,约略勾画出大致的轮廓。

  曹家在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贡院附近,前门外鲜鱼口、东城烧酒胡同原有几处旧房,抄家后雍正亦曾明令“少留房屋,以资赡养”;加上在通州还有六百亩地和张家湾一家本银七千两的当铺,看来生活还过得去。

  崇文门外一带充溢着中下层社会的生活氛围,既是故衣百货、农副产品的集散之地,也是商贩农夫、游民乞丐、市井豪侠乃至僧尼道士、三教九流的荟萃之区。曹雪芹以废官家属,家败回京后即生活成长在这样一个地域环境里,其耳闻目见、交往接触的自然多有下层社会的生活情景和各色人物,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较之在江南时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其成长、思想和创作产生既大且深的影响。即以小说人物而论,庚辰本第二十四回写贾芸路遇醉金刚一段文字,有眉批云:“余三十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书上不便历历注上芳讳,是余不足心事也。壬午孟夏。”

  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上推三十年为雍正十年(1732),正是曹雪芹住在蒜市口期间。曹学芹曾住蒜市口的论断同时也证实了曹雪芹曾寓居卧佛寺传说的可靠性。过去传说曹雪芹家败落后,曾居崇文门外卧佛寺。多年以来,论者多以曹雪芹是满洲旗人,不能居外城,因而猜想这卧佛寺当是西城旧刑部街西之卧佛寺,即鹫峰寺。现在,清代档案既已证明曹雪芹回京后住在蒜市口,则其“曾居崇文门外卧佛寺”之传说当可坐实。崇文门外卧佛寺,在蒜市口东北二里许。

  著书黄叶村

  不过曹家的先人是清室皇族的奴仆——包衣,又是被抄了家的,所以受到官僚士大夫的轻视。曹雪芹虽然在族中家塾或官学学习“正学举业”,却非常厌恶靠科举求“仕途经济”。他工诗善画,高谈雄辩,诙谐幽默,放荡不羁,常和一些愤世嫉俗、志同道合的朋友诗酒往来。这种以“杂学”对“正学”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

00:57 編輯 ]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 曹雪芹在北京的日子 2008年11月03日 09:41新聞午報【大中小】 【列印】   在南京長大的曹雪芹到北京後的幾十年生活,我們一向知之甚少。   本書編選吳恩裕、胡文彬等人研究曹雪芹在北京生活、著述經歷的文章。本書涉及大量文史資料,並以嚴謹有序的論證分析,結合眾多相關的民間傳說,全面展現了曹雪芹在北京數十年歲月的風貌。其中論斷尚有爭議之處,讀者不妨自辨。   家住蒜市口   曹雪芹,名 ,字芹圃,號雪芹,又號芹溪,自署夢阮。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於江蘇南京利濟巷江寧織造府署。他的家是一個接駕四次、得到康熙特殊“恩眷”、顯赫一時的世家。   曹雪芹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正趕上曹家“盛世”的末期。四五歲時,他家由於康熙、雍正皇位更迭的政治變故受到牽連,開始有了敗落的徵兆。雍正六年(1728)他父親虧空大量公款,被撤職抄家並遞解回北京。這一年,曹雪芹不過十二三歲,也隨同北上。從此,他在北京住了三十多年,度過了清貧不屈、辛勤寫作的一生。   曹雪芹在北京的生活、交往和寫作,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時期,可惜我們只有透過他的朋友的詩文和一些傳聞,約略勾畫出大致的輪廓。   曹家在北京崇文門外蒜市口、貢院附近,前門外鮮魚口、東城燒酒胡同原有幾處舊房,抄家後雍正亦曾明令“少留房屋,以資贍養”;加上在通州還有六百畝地和張家灣一家本銀七千兩的當鋪,看來生活還過得去。   崇文門外一帶充溢著中下層社會的生活氛圍,既是故衣百貨、農副產品的集散之地,也是商販農夫、游民乞丐、市井豪俠乃至僧尼道士、三教九流的薈萃之區。曹雪芹以廢官家屬,家敗回京後即生活成長在這樣一個地域環境裡,其耳聞目見、交往接觸的自然多有下層社會的生活情景和各色人物,使他對社會對人生的體驗和認識較之在江南時發生深刻的變化,對其成長、思想和創作產生既大且深的影響。即以小說人物而論,庚辰本第二十四回寫賈芸路遇醉金剛一段文字,有眉批雲︰“余三十年來得遇金剛之樣人不少,不及金剛者亦不少,惜書上不便歷歷注上芳諱,是余不足心事也。壬午孟夏。”   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上推三十年為雍正十年(1732),正是曹雪芹住在蒜市口期間。曹學芹曾住蒜市口的論斷同時也證實了曹雪芹曾寓居臥佛寺傳說的可靠性。過去傳說曹雪芹家敗落後,曾居崇文門外臥佛寺。多年以來,論者多以曹雪芹是滿洲旗人,不能居外城,因而猜想這臥佛寺當是西城舊刑部街西之臥佛寺,即鷲峰寺。現下,清代檔案既已證明曹雪芹回京後住在蒜市口,則其“曾居崇文門外臥佛寺”之傳說當可坐實。崇文門外臥佛寺,在蒜市口東北二裡許。   著書黃葉村   曹家在江南時即與佛門多有瓜葛,雪芹自幼受家庭熏陶影響,與僧尼寺庵交往接觸,自是情理中事。迨家敗回京後,既住蒜市口,就近訪游諸寺,日久與寺僧交契,或在孀母故去、貧窮難耐淒涼之時,寄居臥佛寺中,甚至在此期間開始構思《紅樓夢》並寫初稿,自有可信之處。試看《紅樓夢》第一回便寫一寄居葫蘆廟中的窮儒賈雨村,說他“自前歲來此,又淹蹇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文作字為生”。此處大概影射的是曹雪芹寄居蕭寺,作文賣字,過午不食的落魄生涯。   不過曹家的先人是清室皇族的奴仆──包衣,又是被抄了家的,所以受到官僚士大夫的輕視。曹雪芹雖然在族中家塾或官學學習“正學舉業”,卻非常厭惡靠科舉求“仕途經濟”。他工詩善畫,高談雄辯,詼諧幽默,放蕩不羈,常和一些憤世嫉俗、志同道合的朋友詩酒往來。這種以“雜學”對“正學”的行為本身,就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抗。   到京約十年後,乾隆四年(1739)他家遭到又一次重大變故,終於一蹶不振。青年時代的曹雪芹也最後結束了“錦衣紈 之時,飫甘饜肥之日”,陷於日益貧困之中了。但是,他親歷了家道急驟中落的變化,開始孕育著“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 時”的宏大意愿[翻成繁體.哈哈哈]感謝樓主分享 00:57 編輯 ]

18輪支援站官方哈拉群86576355

哈哈,好玩 我乐了 00:57 編輯 ]


有我,
你的生活更多财!


================
人生得意须尽欢!!!

有繁體看得容易~哈哈 支持金龜! 00:57 編輯 ]


多谢 曹雪芹也是一个悲惨的人

发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