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
选自雨果发烧天碟 刘星专辑《一意孤行》
~~~~~~~~~~~~~~~~~~
虚怀若谷是自信
“虚怀若谷”,这句中国成语,往往用来称扬非常谦虚、“不耻下问”、“从谏如流”的伟大人物。
其实,这种称扬,几乎都是“溢美之词”,吹捧过头;因为,虚怀若谷,最难以做到。人的自信自尊,常常使人过高地看重自己,看不起别人;尤其是“大人物”。身居高位,很少有人说自己——全凭机遇好,才得以享此地位荣誉。或者,即使口头谦虚,那心中的尾巴,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而这类人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的理由,不外乎如下几种:天生有福,“天生我材”,才华出众,能干过人,奋斗得来。你要告诉他“天外有天”,他一定斥责你“痴人说梦”!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写诗,要先念给“老妪”也就是老婆婆听,老婆婆能听懂,他才定稿;这,可以算不耻下问、虚怀若谷?其实却并不然。他知道自己文学修养高深,认为文雅、高雅的诗赋,老百姓看不懂;而他推行“新乐府”,希望做到通俗易懂,这才借重“老妪”呢。事实上他自视极高,根深蒂固。传说,那次,担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去拜访著名的鸟窠道林禅师,请教“如何是佛法大意?” 鸟窠道林禅师回答他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时候可没有“虚怀若谷”地表示“承教”,而是不以为然,颇为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鸟窠道林禅师再次点悟他:“三岁孩儿说得出,八十老翁做不到哇!”白居易这才行礼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