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车娜姆:一个在国际“走婚”的摩梭女人


杨二车娜姆:一个在国际“走婚”的摩梭女人



  ●李景波

  杨二车娜姆,一个穿着中式服装游历世界的传奇女人,13岁从云南的摩梭部落翻山越岭走进盐源县城,走进上海音乐学院,又走进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美国和欧洲……她似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在不断行走的爱情和婚姻中成熟,又如一片云彩,在这个对她来说很小的世界里飘来荡去。

  从小生长在泸沽湖畔“女儿国”的杨二车娜姆(娜姆在摩梭语中有仙女的意思),因为年少时顽劣调皮,打烂过家里三口大铁锅,5次被母亲送人,又5次被人家退了回来。6岁时,娜姆第一次穿上属于自己的新鞋。13岁时,盐源县文化馆派人来收集民歌、选拔歌手,她凭借一副漂亮的嗓音脱颖而出,第一次有机会走出家门。

  乡下人,叩响了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大门

  一个13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扛着包袱在原始森林里穿行七天七夜,终于来到梦想中的大千世界,她觉得心已不完全属于碧水蓝天的川滇高原。越过了3500米高原的娜姆,在繁华城市中却茫然不知所措,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的她开始在凉州歌舞团里演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老乡那里听说上海音乐学院要招生的消息,小女孩狠一狠心从包袱中取出外婆的玉石手镯,在典当行里换得几百元钱,买了车票,又一次远行了。

  由于摩梭族实行的是走婚制,娜姆的阿妈也不知道户口本被塞在家里哪条墙缝里了,所以娜姆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报名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女孩和自己年龄差不多,便抄了她的出生日期。”娜姆凭着自己的歌唱天赋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学会普通话。为了练习汉语,她一个人搬出民族班和汉族同学住在一起。几年的大学生活,让爽朗的娜姆交到了很多汉族朋友。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每月30元的少数民族津贴不够娜姆的生活、学习开销,她甚至想出替同学打开水挣零花钱的办法,每打一壶开水收取5分钱……

  在寝室,有一个上海籍的女同学总是欺负娜姆。“看见地没扫就说,你怎么不扫地啊?有次借了我的台灯,我问她要了两次,谁知道她竟然说,乡下人没见过灯啊?”那一次,生性要强的娜姆生气了,她像拎小鸡一般把那个同学从上铺拎了下来,把走廊上所有的门都砸开,当着别人的面踢她,然后将那人的东西从6楼全部扔下去。这一次,娜姆因为“暴力事件”受到了学校的记大过处分,还差点被开除。

  凭借着“乡下人”的执著,杨二车娜姆在音乐学院的成绩门门优异。她在4月临近毕业的时候,为了能实现去北京唱歌的梦想,又独自一人穿梭于京沪两地31次,终于被中央民族歌舞团录取。时任团长蒋大为给娜姆下了调令,如果再晚一点,她在学校的档案就要被寄回原籍了。

  族人中,我是第一个真正“结婚”的女人

  在北京,杨二车娜姆有一次和朋友们在王府井饭店演出,意外结识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鹌鹑蛋”(娜姆这样叫他)。听说他要把家乡的风貌介绍给全世界,娜姆带着这个洋记者来到了自己的寨子……二十多天后,在“鹌鹑蛋”租住的北京四合院里,这个爱看三毛游记小说的女孩,一边听着洋记者的逸闻趣事,一边品味着从家乡带来的糌粑和野山菇汤,心里却有了走遍全世界的想法。

  1990年5月,相识几十天的娜姆和“鹌鹑蛋”正式闪婚了。“那个时候,单身女孩不能和‘阿夏’(摩梭语男朋友的意思)住一起的,所以我们就结婚了。”婚后,“鹌鹑蛋”带着娜姆去了美国旧金山,他送给新婚妻子的不是钻石、首饰,而是一张珍藏版的世界地图。因为他看出了娜姆“是一条在小溪、湖泊、大海里都能生活的鱼”,而给她最好的礼物就是自由。

  两人在一起开始执行AA制,这个美国人和新婚妻子喝咖啡都是分开付账的,1.5美元的两杯咖啡,每人支付0.75美元,并且房租也要均摊。开始娜姆很不习惯,但她发现“鹌鹑蛋”和自己妈妈一起出去也是这样做的,也就认同了。可半年之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还是令两人的感情破裂了,用娜姆的话说就是“鸡同鸭讲”。“他花了很多时间去学黑管,我却成了一个煮饭婆,还要在外面打工,这就不公平了。有一次我就在中国城买了很多辣椒在家里一顿爆炒,弄得整个房子里都是辣味。他和那个讲法语的黑管老师脸都被呛得像猴子屁股,一人一把抓着我就把我拎出去了,扔在街上说:‘你不要回来了。’我说‘好’,就只要回了一本我的相册。不过现在他仍然管我妈叫妈妈,我们还是朋友。”

  离婚后的娜姆由于语言不通,经济上更加拮据了,为了养活自己,她一个人要打5份工。这种美国式的“自由”,让生存能力极强的娜姆很快适应,她从一句英文不懂,变得开始可以用脏话骂意大利裔的老板……

  结识挪威帅哥,让我“走婚”到了欧洲

  生性喜欢旅行的娜姆,开始在不断行走中释放自己。1995年她来到欧洲,在意大利当起了职业模特。半年后的一天,独自在米兰大街上闲逛的娜姆,从电视新闻上得知距家乡不远的丽江发生了大地震,吓得连夜买了机票回国……几天后,知道一家老小平安的娜姆又准备途经北京飞回欧洲。她当时住在一个意大利女朋友家,不期然结识了一位挪威外交官。“他褐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犹如童话中走出来的王子。”第二天娜姆准备出国,无意间却拨通了那个“王子”石丹梧的电话:“Hi,我明天要回欧洲了,你,你能不能帮我找个司机呀?”也许两人早就有了默契,这个毕业于伦敦外交学院的帅哥,开着吉普车当起了娜姆的临时司机兼小工。第二天,石丹梧就把娜姆的早班机票给退了,一段浪漫的异国情缘由此开始。

  “他有一双忧郁的眼睛,敏感的气质……”挪威帅哥激发起娜姆的创作欲望,1997年陆续写出了《走出女儿国》《中国红遇见挪威蓝》《女人品——闻香识女人》《女人游——凤眼看天下》《女人梦——烟雨是天涯》《你也可以》等作品,不少小说还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球热销。

  娜姆开始频频到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讲学与演出,石丹梧紧随其后。为了追求这个摩梭公主,石丹梧甚至准备了7个钻戒,最后一次是在石丹梧的老家挪威。2001年圣诞节前夕,他乘娜姆睡觉的时候悄悄量了她手指的大小,之后将尺码寄往瑞士定做。圣诞节的当天,快递寄到家中。“这是一颗还未经修饰的钻石,最符合你的个性。”石丹梧说得很动情。娜姆看到那个夹在画卷中的2克拉钻石戒指,感动地扑倒在他怀里……

  那次以后,娜姆幻想着自己一颗飘泊的心能在这儿停靠,这位母系王国走出来的女孩,在石丹梧家里当起了主妇,每天烹饪有摩梭风味的米灌肠和琵琶肉,很受石丹梧的父母和妹妹的欢迎。“可我还是喜欢简单的食物,比如吃西餐,快而利落,不用花费那么多烹饪时间,符合我干干脆脆的性格。”

  北欧长大的石丹梧,内心有浓重的“披头士情结”,他把披头士音乐当成精神食粮。因而,感觉娜姆像大野洋子的石丹梧,如幻觉一样爱着她,他带着娜姆步入上流社会,每天杯光斛影,让娜姆穿着最艳丽的晚礼服当酒会上的皇后。娜姆也觉得自己是在幻觉里,如一只丑小鸭一般,学习着从未领略过的社交礼仪,还要记忆那些复杂的酒名。“早晨出门前他都会亲一下我的额头,我都装作睡着了。等到他一走,我对着空荡荡的客厅,一个人拿着一杯咖啡,感觉自己在浪费生命……”娜姆想自己应该回中国看看了,2004年娜姆飞回北京为新书做宣传,各种推广活动让她忙得抽不出身……

  几个月后娜姆准备回家,依然住在北京外交公寓的她,心里却有了一些微妙的感觉,打电话给石丹梧时,语气间感觉有些生疏:“你是不是有朋友在呀,亲爱的?”“是的。”“她在睡房还是客厅。”“在睡房……”

  电话那头娜姆有些哽咽,但她还是很客气地道了别。晚上,一边哭泣一边写着日记,人在外这么久,有些东西是应该留下印迹的。这段感情娜姆 入很深,但她不肯承认是他负了自己,甚至安慰自己说:“我就是走婚的嘛,凡事要看开一些的。”娜姆开始无限思念家乡的亲人,自己虽然走出了“女儿国”,可他们仍在封闭、隔世的环境中过着最简陋的生活,除了自己,族人们的脚印还没有走出云南。“我想,我该在泸沽湖边建立一个博物馆,忙碌的工作能冲淡自己的悲伤,还可以邀请各国的艺术家来这儿常住,神话般的泸沽景色能触发他们的艺术灵感。”

  “橙汁换来别墅”,善缘让我将爱心传递

  2004年,杨二车娜姆动用多年的积蓄在泸沽湖畔的狮子山买了一大块地,建起了拥有37个房间的木头房子。这栋博物馆四周铺起石子路面,其中一个展厅是属于娜姆个人的。她希望能通过博物馆,让外面的人们欣赏到这儿的蓝天、白云和绿水,让大家了解到摩梭族朴素、平静而真实的生活。

  同年7月,凝聚着娜姆心血的博物馆建成了一大半,可由于交通不便,有时为了一颗合适的螺丝钉,甚至要等上三个月。娜姆的完美主义在这里又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常常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主意,工匠们被她指挥得晕头转向,最后集体罢工。即便这样,也难不倒娜姆,她头戴花巾登上几米高的梯子,自己粉刷墙壁,连续十几天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可后继财力跟不上,博物馆随时会成为烂尾工程,挫折感让身心疲惫的娜姆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工程队天天追在她后面要账,有人传言:“娜姆这次要完蛋了。”可就在她焦头烂额的时候,由于善良而成就的一段“饮料换豪宅”的奇缘,将娜姆救出水火之中。

  那还是娜姆在美国打工的时候,一天傍晚,在酒吧里的她正在打扫卫生,看到外面屋檐下站着一个秃顶的老人。见老人风烛残年的样子,娜姆心里一阵酸楚,便请他进来坐:“老板还没来,我请你喝一杯免费的橙汁。不过半小时后你可要离开,我们这儿很快要开张了,老板看到会不高兴的。”老人眼中充满了感激,临走时,娜姆还送了一把伞给老人避雨。

  后来,俩人接触多了,娜姆又带着老人参加各种中国留学生的聚会,孤独的老人眼中开始有了笑意。他告诉娜姆,自己曾收养过两个孤儿,可都在他年纪大的时候将他抛弃,他从未见过像娜姆一样善良的女孩,希望能把她当女儿一般看待。知道“女儿”遇到了困难,老人于2005年寄给娜姆一张大面额的支票,还留下一栋漂亮的别墅,之后便神秘消失了……至今,娜姆也不知道他的行踪,可她心里已种下了传播善缘的种子。

  有了那位老人提供的资金,杨二车娜姆的博物馆很快完工,这个单纯骄傲的摩梭“公主”,经过磨砺已经成为忍辱负重的女人。但,娜姆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没有改变,为了回报这个世界,她给家乡建立了几所希望小学,其中一所就在川滇高原一个叫左所的地方,那是娜姆曾经居住的地方。

  2007年7月,随着电视选秀节目“快乐男声”的热播,杨二车娜姆这个名字也渐渐为大众所熟悉,她个性的点评、不按牌理出牌的言行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舆论开始将这个传奇女子推到风口浪尖上。有人评价她是桀骜不驯的天使,也有人说她是一个靠“走婚”来炒作的无聊女人。“的的确确我是在走婚,而且走的是‘国际婚’,这是我们摩梭人祖祖辈辈的传统恋爱与婚姻状态。但我们不是在搞‘一夜情’,我们也有忠贞的爱情故事……”

  杨二车娜姆,一个自诩为“仙女”的女子,内心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和土地。她犹如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却永远牵在中国的泸沽湖畔……

  〔编辑:常凌云〕

01:09 編輯 ]

peakat的和讯微博:http://t.hexun.com/peakat/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