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年的“港校热”,到近几年的“欧美高校热”,我国内地高等教育正在经受全球化的冲击。随着“洋高考”走红,人们褒贬不一,有担忧有追捧,引发了各种议论。
贬之者的担忧不无道理:消耗大量公众资源培养的优质学生选择加盟国外名校,势必导致国内大学生源质量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顶尖学生的流失,国内高校的学术科研极有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国内大学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削弱,反过来又导致对高中生吸引力不足。
其实,若说国内高考是过“独木桥”,那么“洋高考”就像是架在一旁提供多种选择的 “立交桥”。
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洋高考”的最大动因,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选择余地,希望以后出国能少走弯路。然而,在作出决定前,还应理性权衡利弊,不能人云亦云。不要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出国了、变优秀了,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毕竟,在出国留学上有许多问题都不容小觑。是否有必要让人生观、价值观都未成型且不能自我约束的孩子草草出国?留学的费用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是为了孩子出国咬紧牙关过日子,还是量力而行……
其实,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毕竟,若 奔“洋高考”,放弃传统高中和高考,这其中的风险和利弊还有待好好衡量。所以,在“洋高考”来临时,还请各位淡定以待。
本周,高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而在不少知名高中,已有一些应届高三毕业生拿到了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在留学低龄化趋势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转战SAT (美国高考)、ALEVEL(英国高考)等“洋高考”,本土高考开始遭遇境外竞争。面对“洋高考”,有人冷静旁观,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批评忧虑,有人汲取经验。无论是选择本土高考还是“洋高考”,都要以自身条件为出发点来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