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手机电影 俏也争春


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手机电影 俏也争春

  走进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

手机电影 俏也争春

  6月19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最佳短片颁给了来自英国的《遗忘时光》。拿出手机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分享到社交网站,通过手机观看视频节目和好友交流……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之下,手机电影用更小的切入视角记录生活,释放人们用影像记录时代生活、表达情感的需求,对传统电影产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外公生病急召孙儿从上海赶回成都,说要告诉他一个秘密。孙儿陪伴失忆外公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留下了一段温暖的回忆……“80后”四川小伙子席然把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未能见到最后一面的遗憾写成剧本,打动了著名导演岩井俊二,帮助其拍摄了一部微电影《外公的秘密》。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上线短短20多天,吸引了4160多万网友观看。

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手机电影 俏也争春

《外公的秘密》剧照 资料图片

  2013年6月,《外公的秘密》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获得魅力城市单元大奖。随后,中国移动把《外公的秘密》列入手机电影“无线院线”,向1.4亿手机视频观众推荐。从2011年开始,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球12个国际A类电影节中率先推出手机电影节。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告诉记者,今年手机电影节征片数量达1951部,1451部为境外短片,占到了总征片量的75%。参赛导演以30岁至40岁的青年导演为主,大部分拥有成熟的电影制作经验。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手机电影节意图探索与发掘全新的发行渠道,与电影产业进行对接,为原创力量提供展示的舞台。”傅文霞说。承办手机电影节的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则坚信:“将来移动的视频一定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而且是移动媒体,是直接的内容提供者。”

  新技术创造新渠道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节中节”,手机电影节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迅速得到体现。2013年中国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达2.57亿,同比增长86.2%,而4G时代的到来更使短视频成为最先的爆发点,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移动数据网络,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艺术与科技的“联网”融合,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让影视产业重新洗牌。

  中国移动视频基地总经理王斌告诉记者,传统影视行业通常把电视台、电影院作为发行上映的终端,但新技术提供了新渠道,短视频相比大型剧集更适合在碎片时间观看,在移动网络下用户观看单个短视频消耗的流量较小,符合用户需求。在他看来,举办手机电影节是向传统影视行业宣传“手机发行渠道”,通过高端电影节确立“手机发行渠道”的行业地位,让传统的影视制作人认识、理解“手机发行渠道”,进而为手机发行渠道拍摄更多的影片。

  目前,与手机电影节相辅相成的“手机院线”观众已超过8900万人,票房达到2.6亿元,单片票房最高已达到502万元。其中2013年票房收益为1.1亿元,占据总票房收入的近一半。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根据中移动视频基地预测,围绕“手机院线”的蛋糕将进一步凸显,有望很快超过每年100亿元。

[责任编辑:丛芳瑶]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peakat的和讯微博:http://t.hexun.com/peakat/default.html